防爆可燃气体检测仪作为化工、加油站等危险场所的“安全哨兵”,其检测精度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与生产安全。规范开展日常点检与校准,是保障设备可靠运行的核心环节,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与技术要求。
日常点检需建立“周检+双周检”的常态化机制。每周应进行自检试验,通过设备自带功能检查指示系统运行状况,确保显示屏清晰、按键灵敏。每两周开展外观专项检查,重点核查连接部位紧固件是否松动、防爆密封件是否完好,避免因密封失效丧失防爆性能;同时清理检测器防护罩与进气口,防止粉尘、油污堵塞影响检测灵敏度,检查故障灯等警示装置是否正常待命。高污染环境下需增加清洁频次,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轻扫传感器表面,禁止使用化学溶剂以免损坏元件。
校准工作需严守“国标底线+场景适配”原则。根据GB15322.1-2019要求,常规环境每年至少校准1次,加油站、化工车间等高危场景需缩短至6个月。校准前需做好三项准备:确认仪器电量充足、外观无损伤,选用在有效期内的匹配标准气体(如甲烷检测用甲烷标准气),在温度湿度稳定的洁净环境中操作。校准流程分为零点校准与浓度校准两步:先在纯净空气中标定零点消除漂移,再通入标准气体(浓度建议为50%LEL),待数值稳定后调整仪器示值与标准浓度一致,误差需控制在±3%LEL以内。校准后必须测试报警功能,通入高浓度标准气验证声光报警的及时性。
设备管理需强化全生命周期管控。应建立“一器一档”台账,详细记录点检结果、校准日期、标准气信息等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传感器达到寿命极限必须及时更换:催化燃烧型一般2-3年,红外吸收型不低于5年,即使未到年限,检测不合格也需报废更新。故障维修需由有资质单位实施,维修后必须经全项检定合格方可复用。
总之,防爆可燃气体检测仪的点检与校准无小事。只有将规范操作融入日常,严守周期要求,细化每一个流程节点,才能让设备始终保持精准灵敏,为危险场所筑牢安全防线。